很多市民会收到亲朋好友的求助、转发消息、下载app等请求。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成年人的美,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可能就不好说了。
日前,一位市民向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反映,他收到一个朋友不友好的邀请,要求在某网购平台购买399元的商品,朋友可以从中得到提成,所以他不需要也不想买。但是朋友催了好几次,出于感情我还是买了...
情况1:
和我熟悉的哥哥反复催促弟弟付钱
12月5日,重庆晚报记者联系到投诉人康涛(化名)。他介绍,自己今年28岁,从事媒体工作。是一位大哥向他推荐了网购商品。他今年40多岁,两人相识4年。每隔一段时间,一群朋友就会“聚餐”,关系一直不错。“在我心目中,他是一个忠诚的长者,一个诚实坦率的形象,但这次他真的让我大吃一惊。”康涛说。
康涛介绍,事情发生在12月5日下午,大哥在微信上发了一个链接,署名是某网购平台。大哥介绍,在这个平台买399元的商品就可以成为会员,但是康涛购买后大哥可以拿到90多元的提成,如果康涛介绍亲朋好友购买商品也可以拿到提成。
“我第一反应是我大哥是不是被黑了,我正准备给他打电话,他就发来声音确认身份。据我对他的了解,我大哥经济条件不错,应该不会做这个兼职,也可能是别人委托的。”康涛说,点击链接后,他发现其中包括日用品、美容产品、食品等。价格是399元,但目测没有他需要的产品,所以他不打算买。
没想到,大哥当晚就发信息催他买,康涛说不需要。大哥说这些货物可以买来备用,并让康涛召集朋友去买。第二天,大哥又发了一条催促短信。康涛别无选择,只能在这个平台上购买食物。这时,大哥再次要求康涛发展朋友购买,康涛明确表示拒绝。
事后,康涛从大哥处得知,大哥起初也是同事的妻子邀请的,本来想拒绝,但同事的妻子回家给妻子做“思想工作”,他无奈加入。按照大哥的说法,如果有人发展了20个以上的会员,这个人的会员级别就可以拿到提成,不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更多的优惠,而且邀请人在平台上购买商品后还可以拿到更高的提成。大哥还强调,这不是传销。
康涛购买的最终产品。“哥哥,我没办法。都是这样的。”这是大哥在微信上给康涛留的信息,让小弟很尴尬。
康涛告诉记者,近年来,他和大哥还互赠礼物,价值超过399元,他们的友谊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。他能理解大哥可能有所隐瞒,但他的行为有些不妥,让他很不舒服。同时,康涛认为这样的商业模式不仅在参与者中造成“人情绑架”,还夹杂着高额佣金的诱惑,担心老大哥吃亏。
情况2:
被同事打
他买单,但不得不“切除肿瘤”[s2/]
康涛的经历并不独特。35岁的牛先生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,他的选择比要老练得多。
牛先生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单位人员众多,很多同事和领导的妻子都在从事微信业务、网络销售等兼职。仅今年,他就获得了几项人类晋升。
牛老师说:“在我看来,如果你觉得这份兼职是一份事业,你可以辞掉工作,专心做。没必要在单位尸体上吃素。有的同事甚至让我在上班时间帮她拉货;有些领导的妻子更是被丈夫巴不得卖掉,出钱的人也不在少数。”
牛先生介绍,今年他遇到了同事的“隔山打牛”:同事对他推销失败,转而找妻子做“思想工作”。他老婆为了保护牛先生的面子,同意买产品,但买单的还是牛先生。“我对这件事很生气,但还是特意请这位同事吃饭,当面说清楚了——买这些东西是给她面子,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。而且,这一次,不会再发生了。”牛老师说,类似的人情推销,其实是人际关系中的“毒瘤”。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割掉这个“毒瘤”,那么这个“毒瘤”只会越来越大,越来越严重。所以为了以后能正常相处,他会第一时间选择“切瘤”。
专家建议:
朋友之间应该心有灵犀[/s2/]
西南大学传播学院教授、西南大学影视传播与伦理研究所所长袁志忠表示,从和牛老师的经历来看,看起来是在反复推销产品,实际上是通过过度消费、朋友友情、同事关系,用金钱来代替。
”康涛可以给大哥去个电话,郑重地解释他的态度,同时,也可以指出大哥做事情的不对。从表面上看,这是不给大哥面子,破坏两人关系,但如果因此而使友谊出现裂痕,对双方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。”袁志忠说,他赞同牛老师的做法。牛先生通过一次买单表明态度。从长远来看,他是在努力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。
袁志忠说,在现实生活中,康涛为面子买单的行为不一定是错的,牛老师“切瘤”的行为也不一定是对的,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,关系密切,原因不同。但如果有人用“情感绑架”来推销和做生意,很可能会失去亲人和朋友。袁志忠送读者一句话:利益相交,利益散;与势相交,势就会倾斜;心有交集,才能长久。
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寒若珉受访者供图